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国内高清久久久久久,2021久久久最新欧美,国产精品第9页

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的講話
發表時間:2022-06-2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開啟金磚合作新征程

——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的講話 

(2022年6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各位同事: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發展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中國人講“烈火見真金”。16年來,面對驚濤駭浪、風吹雨打,金磚這艘大船乘風破浪、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條相互砥礪、合作共贏的人間正道。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既要回望來時路,牢記金磚國家為什么出發;又要一起向未來,攜手構建更加全面、緊密、務實、包容的高質量伙伴關系,共同開啟金磚合作新征程。

  第一,我們要堅持和衷共濟,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放眼全球,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霾不散,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層出不窮。一些國家力圖擴大軍事同盟謀求絕對安全,脅迫別國選邊站隊制造陣營對抗,漠視別國權益大搞唯我獨尊。如果任由這種危險勢頭發展下去,世界會更加動蕩不安。

  金磚國家應該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公道、反對霸道,維護公平、反對霸凌,維護團結、反對分裂。今年,我們舉行了外長會晤、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深化反恐、網絡安全等領域合作,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框架內協調,在國際舞臺上為正義發聲。

  前不久,我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立足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中方愿同金磚伙伴一道,推動倡議落地見效,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第二,我們要堅持合作發展,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影響交織疊加,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更加脆弱,為各國發展蒙上陰影,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首當其沖。危機會帶來失序,也會催生變革,關鍵取決于如何應對。

  今年以來,我們發起金磚國家加強供應鏈合作倡議、貿易投資與可持續發展倡議,通過了海關合作與行政互助協定、糧食安全合作戰略,首次舉辦應對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金磚國家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新平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互聯互通,共同應對減貧、農業、能源、物流等領域挑戰。要支持新開發銀行做大做強,穩步吸收新成員,同時推動完善應急儲備安排機制,筑牢金融安全網和防火墻。要拓展金磚國家跨境支付、信用評級合作,提升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去年,我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旨在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再出發,推動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中方愿同金磚伙伴一道,推動倡議走深走實,助力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第三,我們要堅持開拓創新,激發合作潛能和活力。誰能把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發展機遇,誰就把準了時代脈搏。企圖通過搞科技壟斷、封鎖、壁壘,干擾別國創新發展,維護自身霸權地位,注定行不通。

  我們要推動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讓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今年,我們加快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廈門創新基地建設,舉辦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制造發展論壇、可持續發展大數據論壇,達成數字經濟伙伴關系框架,發布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合作倡議,建立技術轉移中心網絡、航天合作機制,為五國加強產業政策對接開辟了新航路。我們著眼數字時代人才需要,建立職業教育聯盟,開展職業技能大賽、女性創新大賽,為加強創新創業合作打造人才庫。

  第四,我們要堅持開放包容,凝聚集體智慧和力量。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也不是排外的“小圈子”,而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贏的好伙伴。在2017年廈門會晤上,我提出了“金磚+”合作理念。5年來,“金磚+”模式不斷深化拓展,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南南合作、實現聯合自強的典范。

  新形勢下,金磚國家更要敞開大門謀發展、張開懷抱促合作。今年,我們首次邀請嘉賓國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晤。新成立的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心明確開放性原則。本著循序漸進原則,我們還在科技創新、人文交流、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金磚+”活動,為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搭建了新的合作平臺。

  近年來,不少國家提出希望加入金磚合作機制。引入新鮮血液,將為金磚合作帶來新活力,也將提升金磚國家代表性和影響力。今年,我們在不同場合就擴員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應該推進這一進程,讓志同道合的伙伴們早日加入金磚大家庭。

  各位同事!

  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我們在歷史發展關鍵當口作出正確選擇,采取負責任行動,對世界至關重要。讓我們團結一心,凝聚力量,勇毅前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人類美好未來!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 鈺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