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国内高清久久久久久,2021久久久最新欧美,国产精品第9页

習近平:以嚴和實的精神做好各項工作
發表時間:2015-09-12 來源:新華網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 以嚴和實的精神做好各項工作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下午就踐行“三嚴三實”進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黨中央在部署這次專題教育時明確提出要以上率下,中央政治局這次集體學習以“三嚴三實”為題,就是落實這一要求的行動。中央政治局每位同志都要以身作則,為全黨做好示范。“三嚴三實”是我們天天要面對的要求,大家要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隨時準備堅持真理、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就堅決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就堅決改、徹底改、一刻不耽誤地改。

  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學并交流體會,馬凱、王滬寧、許其亮、李建國、趙樂際就這個問題作了重點發言,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聽取了他們的發言,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今年黨的建設的一個工作重點。4月下旬,我們對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作出部署以來,各級黨委主要抓了集中學習、專題黨課、專題研討、查擺整改4方面的工作。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在所在單位、所在地方、所分管領域講了黨課,省部級主要負責同志和市縣委書記也講了黨課,講清楚了不嚴不實的具體表現和嚴重危害,也講清楚了落實“三嚴三實”要求的具體舉措。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圍繞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實實在在謀事創業做人開展研討,聚焦不嚴不實問題,認真查、仔細找,立行立改。“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針對性強,是思想、作風、黨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補鈣”和“加油”,使全面從嚴治黨的氛圍更濃厚了、領導干部的標桿作用更明顯了。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們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接著我們又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形象和威望不僅直接關系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系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從嚴治黨,使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習近平強調,踐行“三嚴三實”,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細落小,注重細節小事;要修枝剪葉,自覺改造提高;要從諫如流,自覺接受監督。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立根固本,就是要堅定這份信仰、堅定這份信念、堅定這份忠誠,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會有強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修身、用權、律己,謀事、創業、做人,貫穿領導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嚴和實是一件一件事情、一點一點修為積累起來的,必須落細落小,多積尺寸之功,經常防微杜漸。每個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職責,打掃思想灰塵、祛除不良習氣、糾正錯誤言行永無止境,永遠都是進行時。領導干部踐行“三嚴三實”,靠自身努力,也靠黨和人民監督。我們黨有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組織和人民監督天經地義。要總結經驗,健全體制機制,使各種監督更加規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習近平指出,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按照“三嚴三實”要求鞭策自己。在引領社會風尚上,各級領導干部要當好旗幟和標桿,全體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中國人歷來崇尚氣節、崇尚嚴謹、崇尚務實,講良知、守信用,嚴和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內容,是傳承民族品性、倡導社會新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要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全社會弘揚嚴和實的精神。 

  習近平強調,下一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從多方面繼續努力。黨委(黨組)要強化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要敢抓敢管,在以身作則上見表現,在遵規守矩上見行動,在整改落實上見實效。要堅持以正反典型為鏡子,實行組織力量、班子力量、個人力量、群眾力量相結合,在查找和解決不嚴不實突出問題上下功夫。要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聯系班子和個人實際深入查擺問題,嚴肅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立規執紀,推動領導干部踐行“三嚴三實”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要把專題教育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激勵領導干部積極應對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隱患,扎扎實實把黨和國家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賈 玉韜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