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是一塊英雄的土地。上世紀30年代初,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英勇開展革命活動,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成立了陜甘邊特委和陜甘邊革命委員會,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強調“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堅定的中國共產黨人毅然高擎火炬前行,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陜甘邊區、在照金這片熱土上燃起。從1930年劉志丹同志領導的農民武裝在陜甘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活動,揭開陜甘邊武裝斗爭序幕,到1932年陜甘游擊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標志著陜甘地區有了正規的工農紅軍隊伍;從1933年中共陜甘邊區特委在照金成立,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基本形成,到1934年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根據地進入大發展時期……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經歷艱難曲折,但廣大黨員和根據地軍民不畏千難萬險,憑著堅如磐石的信念信心最終迎來了勝利的曙光。1935年2月,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與陜北革命根據地統一為陜甘革命根據地,亦稱西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作為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多次起義失敗后,劉志丹同志認識到根據地對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向井岡山學習”,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并在創建根據地斗爭中采取了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緊密結合的方針。面對敵人的殘酷手段,謝子長同志說,“共產黨是殺不絕的!”在他的帶領下,家中共有17人投身革命,犧牲的親屬就有9人。習仲勛同志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被毛澤東同志贊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正是因為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紅色政權才得以建立、鞏固和發展,星星之火才漸成燎原之勢;正是因為堅守理想、不怕犧牲,陜甘共產黨人才憑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用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壯舉,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正是因為扎根群眾、不負人民,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才形成魚水相依、血肉相連的黨群關系、軍民關系,筑起人民戰爭的銅墻鐵壁。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形成的照金精神,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通,包含著中國共產黨積累的寶貴經驗,傳承著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基因,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和思想品格,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精神的財富穿越時空,偉大的事業薪火相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并堅持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些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黨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要傳承照金精神,持之以恒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斗意志、堅定恒心韌勁,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埋頭苦干、攻堅克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斷增強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在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巍巍照金展紅旗,代代精神傳不息。2018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的學生回信,勉勵孩子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把照金精神傳承好、發揚好,從歷史經驗、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中汲取前進力量,自覺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激勵斗志,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再接再厲,接續奮斗,我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人民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