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国内高清久久久久久,2021久久久最新欧美,国产精品第9页

福建省上杭縣激活紅色資源 深化文明實踐
發表時間:2020-09-05 來源:中國文明網

  上杭縣是著名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以來,上杭縣積極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建立“紅色基因傳承志愿服務隊”,策劃紅色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項目,使紅色文化不斷“熱”起來、“活”起來、“傳”下去,為全縣文明實踐不斷注入新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強化文明實踐理念,組建紅色志愿服務隊伍。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理念與紅色文化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組建“紅色基因傳承隊”。隊伍以知名黨史專家、文史專家、黨校教師,老紅軍及其后代、開國將軍后代、五老人員、紅色文藝輕騎兵等人員為主要力量,以古田會議紀念館、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縣博物館等紅色場館講解員、各景區導游、各鄉鎮、村退休老同志、各中小學紅色故事宣講員等人員為重要補充,組建縣、鄉、村構三位一體的工作隊伍,發揮好紅色文化傳播者力量。

  二是整合文明實踐載體,拓展紅色志愿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現有宣傳載體平臺,按照優化配置、共建共享的原則,拓展紅色志愿服務平臺。硬件平臺方面,整合縣內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舊址遺址和紀念設施,如古田會議舊址群、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群、臨江樓、開國將軍故居、陳丕顯、鄧六金、傅柏翠等歷史名人故居,古田紅軍小鎮、上杭艇國防教育基地等紅色培訓現場教學點,以及各鄉鎮宣傳文化中心(廣場)、村(居)文化活動室,新建的100多個理論宣講點、百姓大舞臺、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陣地資源,打造紅色教育平臺,為紅色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提供硬件基礎。軟件平臺方面,整合紅色文化論壇、客家講壇、青年論壇、青年正在說等平臺資源,通過授課、講座形式,將黨史、紅色故事等融入其中,使之成為開展紅色文化傳播志愿服務的重要載體。同時,依托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黨的創新理論進基層等活動載體,搭建紅色文化教育服務直達基層的通道。

  三是策劃文明實踐項目,精準紅色志愿服務活動。為有效解決在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過程中供給不足、供需錯位等問題,推動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化、精準化、專業化,上杭縣通過開展志愿服務項目策劃競賽活動,策劃百余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并建立了項目庫。其中,培育打造了縣委宣傳部“薪火相傳”理論宣傳、縣委黨校“紅土鑄魂”、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紅色故事匯”、縣文體旅游局“紅色文藝輕騎兵”以及古田鎮、蛟洋鎮等傳承紅色基因志愿服務項目。“薪火相傳”理論宣傳志愿服務項目充分發揮“星火講師團”的優勢作用,將理論宣講帶到了田間地頭,夜間流動講堂志愿服務項目則解決了群眾白天生產無法享受志愿服務的問題,切實讓志愿服務活動落到了實處。

  四是暢通文明實踐渠道,健全志愿服務機制。為消除因機構、人員、設施等權屬不同造成的困難,同時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志愿服務項目供需上下脫節的問題,上杭縣著力暢通文明實踐渠道、健全工作機制,以確保紅色基因傳承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比如,建立中心例會和聯席會議制度,每個月定期召開一次例會,集中安排部署當月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開展,協調各志愿服務隊伍資源,確保集中力量辦好每項志愿服務活動。每半年召開一次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聯席會議,重點協調解決紅色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中的難題。用好用活用足“六大中心”(即,市民服務中心、行政服務中心、“12345”便民服務中心、民情處理中心、三農服務中心、藝術中心),以及e龍巖APP便民服務平臺,暢通需求反映渠道,每月按時收集匯總百姓訴求,并根據群眾需求策劃生成個性化志愿服務項目。

  五是打造文明實踐品牌,突顯紅色志愿服務成果。上杭縣被列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以來,就不斷強化示范引領,持續打造“愛滿杭川”文明實踐品牌,著力形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上杭樣板”。策劃設計新時代文明實踐形象品牌“杭杭”“川川”,推出海報、微動漫、微視頻、微信表情包等新媒體作品,引領上杭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風尚。紅色志愿服務緊緊圍繞古田這一重要紅色文化品牌,將古田鎮、吳地紅軍小鎮、蛟洋鎮蛟洋村等列為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五鎮十村”示范點建設進行集中打造。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在古田、蛟洋等鄉鎮形成了濃厚的文明實踐氛圍,培育了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先進典型。2019年2月,上杭縣公安局古田派出所女警巡邏服務隊被中央宣傳部評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2019年3月,國家電網福建電力鐵軍(上杭古田之光)共產黨員服務隊被福建省委宣傳部評為“福建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蛟洋鎮“夜間流動講堂”志愿服務項目獲得2019年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并代表福建參加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經過培育發展,吳地“紅軍小鎮”已成為紅色培訓及紅色旅游的重要拓展項目,2019年開展黨性教育培訓班次324批、共15652人次,中小學研學班次42批、共8085人次,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

責任編輯:梁 海燕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