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榮,男,1974年1月生,中共黨員,現任西藏昌都地區玉龍銅礦改擴建工程副指揮長。張海榮在玉龍銅礦改擴建工程建設中身兼數職,深入實地優化施工作業,不僅憑借多年工作經驗出色完成了工作,降低風險節約了投資成本,還以多年的豐富基層工作經歷和工程管理經驗,培養了一批能扎根玉龍、奉獻礦山的年輕項目管理團隊,顯示出了一位出色工程師在面臨重擔時的責任與擔當。
他眼里的“絲毫必爭”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有色金屬產品需求也與日俱增,作為我國保有儲量最大的銅礦之一的玉龍銅礦,銅資源量超過650×104t。改擴建玉龍銅礦不僅將緩解我國銅供需矛盾及銅冶煉精礦短缺問題,而且能極大地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力促進藏東地區乃至西藏的經濟發展。而改擴建工程的重擔,就落在了以張海榮為代表的工程技術人員的肩上。
為確保玉龍銅礦改擴建工程如期完成,張海榮精益求精,努力將成本節約至最低。他說:“我們的一絲一毫的差池都會影響最終的數據,都會產生資源的浪費和國家財產的損失,所以我們必須精益求精才能對得起這份職業。”
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計算,不斷對設計院圖紙、方案進行優化,張海榮帶頭與造價機構討論市場材料變化,合理降低建設投資成本,使輸送隧道長度由最初方案1750m縮短為1213m,在降低項目建設難度的同時減少了項目投資4869.74萬元;在1800萬噸選礦廠設計優化中對轉運站首次采用鋼框架—中心支撐結構形式,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節省投資428.76萬元;通過對室外管網設計優化,減少室外管網橋架及管路約500m,節省投資756.8萬元;通過對主廠房高差配置數次優化,降低廠房高度2m多,節省投資約1000多萬元;110kv架空供電線路設計線路全長45km,通過多次實地勘察及與設計院的反復溝通優化至33.25km,節約成本1354.33萬元。
同事眼里的“行家里手”
為了掌握改擴建工作主動權,保證集團公司各項決策能真正在施工建設中落實落地,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問題與難點,張海榮常常白天深入現場,晚上與各參建方討論設計施工方案。整個改擴建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認價的材料就有千余項,他根據改擴建工程建設特點及集團公司工程管理規定,制定改擴建工程材料認質認價程序及流程,避免人為操控因素,降低審計風險,通過該流程節約投資393.86萬元(以市場價測算)。
張海榮是高級工程師,也是公司的管理者,因此十分注重對人才的培養。他以多年的豐富基層工作經歷和工程管理經驗,因才分工、因材施教,進行傳、幫、帶,幫助員工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培養了一批能扎根玉龍、奉獻礦山的年輕項目管理團隊。張海榮時常幫助年輕的工程師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予以指導,毫無保留地分享工作心得和經驗。在張海榮的幫助指導下,年輕一代工程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得到很快提高。他們說:“遇到這樣的良師益友,能夠參與這項工程建設,給了我們一個綜合性全方位的鍛煉機會,真是何其幸運!”
“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這句話在張海榮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改擴建工程所承擔的各項任務中,他始終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上級領導的信任作為動力,堅定而執著地發揚著“海拔高標準更高,責任重追求更高”的西藏精神。
搏風擊雨,不輟艱辛,重任在肩,奮勇向前。作為礦山人,張海榮始終懷揣著對礦山的熱愛,一路走來,初心不改,以無私奉獻的姿態,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做好工程建設的答卷人。(責任編輯:黃舒雅 崔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