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娜,女,1977年9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漁業科技推廣員。從事淡水漁業技術推廣工作24年來,胡軍娜堅持深入基層,年平均下鄉300天以上,組織各類技術培訓500多場次,培訓新型鄉土漁業實用人才300余人,服務養殖戶1100多戶,創造經濟效益14.5億元,為漯河市漁業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為了研究推廣漁業養殖技術,她行程60多萬公里,足跡遍布全國各地。軍娜先后榮獲全國“最美漁技員”、河南好人、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農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蹲守塘頭 解漁民困擾
“胡軍娜就是我們魚塘的守護神,有困惑一個電話,她就能到現場解決。”養殖戶曹四興說。
2021年開春升溫后,曹四興等養殖戶因沒有及時巡塘查看水質情況,導致水溫回暖投喂時,不少池塘爆發魚病。一些魚出現“趴邊”現象,還有不少魚魚體潰爛、長白毛,幾十畝水面池魚浮頭,陸續上報發病魚塘420畝。
養殖戶們心急如焚。胡軍娜得到消息后,立即趕往養殖場,從水質檢測、魚體采樣、鏡檢,比對分析后得出結論,發病池塘魚體患上了病毒出血性爛鰓病,俗稱“魚瘟”,這是治療中很棘手的病害。如果不馬上用藥治療,將會導致多個魚塘的魚在短時間內感染死亡。
隨后的7天里,胡軍娜蹲守在魚塘邊上,帶領養殖戶一起調控水質,添加微生物制劑,解毒及防應激處理,待魚體穩定后,又進行了殺蟲處理。她一天到晚奔波于各個魚塘,漁民的問題解決了,她卻熬紅了眼睛,喊啞了嗓子,腳也累得抬不動步了。像這種情形,對于整日奔波在鄉村魚塘間24年的胡軍娜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飯。僅此次一項,為養殖戶挽回經濟損失160多萬元。
試水養殖 引漁業繁盛
在2010年之前,由于技術難題,漁民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養殖戶不賺錢,多外出打工,全區65%魚塘被拋荒棄養。時任源匯區農村工作委員會黨委委員兼水產漁政站站長的胡軍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胡軍娜求導師、找校友,跑遍國內主要水產市場和精養基地,了解到青蝦、大口黑鱸等名優水產品市場行情較好,人工養殖前景廣闊。隨后,她回鄉宣傳發動,組織漁民開展養殖。然而,“怕”技術難學、“怕”產品難銷、“怕”虧本,讓當時的漁民無人敢跟著胡軍娜,來試水這場養殖“運動”。
為了更好地對各種魚苗、蝦苗進行培育,試驗耐藥性等,胡軍娜就在家里建了個簡易實驗室,養殖戶遇到的疑難雜癥她常常帶回家,繼續泡在實驗室里反復研究試驗,直到解決問題為止。為打消漁民心頭顧慮,胡軍娜經請示上級領導同意,選擇問題比較突出的問十鄉曹店村,蹲點示范推廣新技術,重點推廣養殖成本相對較低的崽蝦幼體當年兩茬養成技術。缺資金,沒項目,她自費3萬多元建設一棟水產溫室大棚,用于青蝦培育,同時選用基礎設施較好的5畝魚池進行商品蝦的試驗與示范。
為了使養殖戶獲得最大收益,胡軍娜白天搞培訓,晚上蹲守在池塘邊。2016年夏季,在錦鯉種魚引進、孵化、苗種培育,精選分揀的2個多月時間里,她住在池塘邊,細心指導種魚入池前漁用設施安裝調試到位、親力親為布置種魚孵化繁育設備、種魚隔離池、待產池、產后修復池水質調控至最好狀態,緊盯孵化出苗關鍵時段,細致觀察苗種的生長情況,每兩個小時觀察一次,連續30多天沒有睡一個安穩覺,端著飯碗都能打起盹來,有幾次,正在吃飯時打瞌睡將飯碗掉在了地上。
為帶動村民開展養殖,她積極找省水產科學研究院溝通協調,為曹位伍等3位養殖戶無償提供青蝦苗種,并從清塘消毒、栽草投螺、苗種放養,到飼料投喂、水質管理、病害防治等,手把手地教他們操作。僅僅一年,3位養殖戶一躍成為當時村里響當當的富裕戶。在示范帶動下,青蝦養殖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
創新轉化 受益養殖戶
為了滿足廣大漁業養殖戶的技術需求,胡軍娜潛心研究漁業技術,不斷技術創新,在科研方面碩果累累。漁業發展越是繁盛,胡軍娜覺得壓力越大。針對種魚孵化率低的問題,胡軍娜發明了一種淡水漁業雜交用孵化器,均衡平穩供氧,不會引起水體較大動蕩,避免魚卵相互碰撞,提高了孵化率;針對同一孵化環道設施容易出現水過濾裝置堵塞、不方便清洗、濾網壽命短等問題,又發明了一種淡水養殖孵化用過濾裝置……她還相繼申報一種青蝦的養殖技術和一種加州鱸魚的養殖方法等17個專利,已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9項,其中5項專利技術在中原地區池塘養殖孵化、苗種培育、飼養設備、水質調控等環節進行全省示范推廣。
2013年,為了潛心研究推廣漁業養殖技術,她主動請辭局黨委委員及站長職務,多方面多途徑開展學術交流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帶出了一批鄉土新型農村漁業實用人才,助力漯河市現代漁業產業和休閑漁業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及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強有力技術及智力支撐。
用胡軍娜的話說:“我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才有了潛心研究的動力,看到養殖戶們致富,比我自己富裕了都開心。”
在多年的基層一線工作中,胡軍娜獲得了大量商品魚蝦養殖試驗與示范的第一手資料,為帶動群眾開展養殖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她扎實推廣漁業養殖實用技術,科技推廣普及率達到92%以上,推廣普及范圍擴大到周邊地市,促進區域漁業經濟增收55%以上,為河南省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責任編輯:劉朝靈 趙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