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芹,女,1974年9月生,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文化一中教師。2021年9月8日,乘著煙渝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懷著對教育工作和山區孩子的熱愛,賀玉芹主動請纓走進大山,踏上了重慶巫山的支教之旅。“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她要幫助孩子們用知識鋪就走出大山的路。
牢記使命 克服困難
重慶市巫山縣坐落于長江邊上的群山峻嶺之中,這里多懸崖峭壁且山勢陡直。賀玉芹支教的官渡初中就位于巫山縣城外40余公里外的官渡鎮雙月村。就在剛到學校準備放開手腳大干一場的時候,現實卻給了她當頭一棒。巫山當地氣候潮濕多雨水,飲食多油多麻多辣,來了沒幾天她就開始出現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全身皮膚紅腫、疼痛并伴隨著奇癢難忍,后來經醫院診斷是玫瑰糠疹。吃藥、烤紫外線始終不見好轉,而且反復發作。因為學校建在半山腰上,剛開始租住的房子在山下,每天需要走接近半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官渡初中。這對于一個從膠東丘陵地區來的人來說,連最基本的上山下山都成了一種考驗,汗流浹背的時候,疹子更是癢得往心里鉆!當時選擇堅持下去還是放棄,都成了她不得不時刻面對的窘境,但是她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而是選擇了咬牙堅持。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賀玉芹切實地感受到“這里是真的需要我們”。學校的軟硬件環境都比她原來所在的學校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硬件,學校的教學設施既有原始的黑板,又有白色書寫板;既有投影儀,又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一體機。通過與校長交流后才知道,由于財政資金有限不能一下配齊教學設施,只能有錢了就更換一部分,才出現了這種狀況。但是面對困難,校長說得最多的就是“再窮不能窮教育”。這一切最終讓她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堅持留下來,對賀玉芹而言,支教的意義不僅僅是給別人傳授知識,還能夠讓自己看到努力與堅持的力量。從此,賀玉芹就把自己當成官渡中學的一份子。“支教的機會來之不易,我必將珍惜。我樂意做好支教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也算是一個追夢人。”賀玉芹說道。
立足教學 勇于擔當
在去巫山之前,賀玉芹也曾預想過在教學上會有一些困難和挑戰,可理想和現實總會有巨大反差。通過每天聽課,她發現課堂教學容量小,經過向任課教師了解,是因為學生基礎太差。于是,她主動找到初一級部主任,商量可否參與到具體課堂教學。通過兩個多周的課堂教學,她觀察到,很多學生基礎差,上課專注度也不夠。下課后,她與數學組教師們相互討論找改進的方法。在課堂上,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教學,孩子們基礎差、學得慢,就一遍又一遍帶著孩子們復習鞏固,還一對一輔導,給基礎差的學生“開小灶”,有針對性地把知識點整理出來,分層次地傳授給每一位學生。
官渡初中數學教師短缺,其中兩個老師還是從其他學科轉過來的,平均年齡低于35歲,數學教學經驗缺乏。賀玉芹發揮自己擔任多年數學教研組長的專業特長,和學校數學組的老師們認真開展《“雙減”政策下,農村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策略探究》的小課題研究;按照學校要求認真做好“數學名師工作室”的各項教學研究,有效地推動了官渡中學和文化一中之間的整體數學學科交流。
辛勤耕耘 用愛堅守
賀玉芹特別喜歡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她也時刻秉持這一理念,用情、用心、用愛教育學生。受當地經濟發展條件制約,巫山的學生家長普遍到廣東、福建等外地打工,學校里有近一半的學生平日里更多是爺爺奶奶來照料,缺少關愛。平日里爺爺奶奶要忙農活,他們放學后都是自己玩。于是,她就利用休息時間翻山越嶺、爬陡峭的山路,對學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家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班上有一個男生,每次提問他都不做聲,后來通過家訪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離異,又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爺爺奶奶。課堂上,賀玉芹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及時表揚,幫助學生重塑自信,課后還單獨輔導,一步步增強了他的自信。
支教,是一種磨練、一種奉獻,也是一份收獲。教學相長,賀玉芹在給山里孩子帶去了新理念和新活力的同時,自身也在支教中學習、鍛煉和成長。“希望自己能把膠東地區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特色帶給巫山的孩子們,幫助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同時,也會把最純真質樸的巫山精神帶給牟平的學生,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教團隊中去。”賀玉芹說。
“短期支教的意義不在于能教授孩子們多少知識,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大山中種下愛與知識的種子。一個學期的支教生活讓我明白,愛是一切美好行為的源泉。”賀玉芹說,她帶著愛遇見了這些孩子,而孩子們用更多的愛回報了她。
在支教期滿后,看著一雙雙充滿對知識渴望的雙眼,還有戀戀不舍的老師們,賀玉芹又主動申請延期半年,繼續去做這件讓她終生難忘的事,用愛去幫助這里的孩子們,讓他們做更好的自己,邁向更好的未來。(責任編輯:郭雯 王子月)